QX∕T 440-2018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气象)
ID: |
2359B8CE47A14EF890001F80E850C316 |
文件大小(MB): |
0.79 |
页数: |
20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26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440—2018,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warning systems in county,2018-09-20 发布2019-02-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440-2018,目 次,刖言 .II,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1,4气象灾害监测.. 2,4.1 监测站网 .. 2,4.2 监测信息共享 . 2,5 气象灾害预警 .. 3,5. I 精细化预报 3,5. 2 气象灾害预警 . 3,5. 3 气象灾害评估 . 3,6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 4,6.1 信息发布 4,6. 2 信息传播 4,6. 3 信息接收 5,7气象灾害预警响应.6,7. 1 应急联动 6,7. 2 社会响应 6,8 体系运行保障 .. 7,8.! 组织管理 7,8. 2 风险管理 7,8. 3 应急准备 8,8. 4 长效保障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评估细则 9,参考文献.. 14,I,QX/T 440-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学会、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法、张カ、张克中、张梅、万奎、李嘉鹏、徐亚芬、常月华、宋亚、张纪伟、吴静、,张眉、柳苗、乐益龙、王琳莉、叶传伟,n,QX/T 440-2018,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县域范围内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建制县(市、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481气象干旱等级,GB/T 2796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GB/T 27966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GB 31221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T 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QX/T315气象预报传播规范,QX/T 336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主要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QX/T 356—2016,定义 2.2],3. 2,气象次生灾害 derivativ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旱涝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QX/T 336—2016,定义 3.3],3. 3,气象灾害风险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QX/T 356—2016,定义 2. 5],3. 4,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由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预警响应、运行保障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QX/T 440-2018,3. 5,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 key organization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征,在遭遇,气象灾害时,可能遭受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较大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注1:包括但不限于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重要设施和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注 2:改写 QX/T 336—2016,定义 3.4,4气象灾害监测,4. 1监测站网,4. 1. 1在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加密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应用气象观测站、天气实景视频,监控点、气象卫星和雷达信息接收设施,并共享上级或周边气象台站的各类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满足本,县域内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监测需要,4. 1.2国家气象观测站(含骨干站)每个县域至少建设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符合GB 31221,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按照GB/T 35221的要求开展,4. 1.3区域自动气象站每个乡镇宜建设1个及以上,在气象灾害敏感区、人口密集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设施稀疏区宜加密建设。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著名风景名胜区、重要产业集聚区、设施农业园区、,重要海岛和面积超过50 km2并有人群居住的中小流域,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100%。区域自动气,象站至少能测定温度、雨量、风向、风速四要素,探测环境相对空旷、通风,占地面积10 ……
……